什麼是 Web3?我們或曾聽聞過 Web3 是從 Web2 演變出來的概念,但單看詞彙有點難理解這兩個概念到底代表著什麼。Web2 和 Web3 同樣是涵蓋性術語,包含著很多和其相關的小概念、分支概念和用語。兩者各自代表著一個互聯網時代,有著一部分的相同之處。但最有效理解它們的方法卻是要從兩者間的分別入手,因為我們可從中看出倚仗區塊鏈(Blockchain)科技的 Web3 如何從 Web2 進化。
Web2 和 Web3 在以下兩個層面大相逕庭:
中心化 Centralization 和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交易或資產轉移
Web2 需要像銀行這類的中介機構來授權交易和資產上的轉移,他們從中獲利和取得用戶資料。但 Web3 概念底下的交易則不是這樣運作。透過區塊鏈技術的協助下,任何資產轉移或交易皆不須經過銀行或資金轉移服務來處理,讓用戶在整個過程中體驗更大的透明度。而更甚的是,這些運作處理也不會被中介服務收取額外費用或用作牟利用途。資訊審查
除了資產轉移,去中心化代表沒有中心權力機構或第三方平台去規管資訊內容及監督資訊分享,而同時也沒有管理者執行審查以篩除任何違法的內容。在 Web2 的世界裡,社交平台一般會審查及移除任何被視為冒犯或傷害社群的內容。一個網頁平台的審查管制有時可能會導致過份嚴苛的狀況出現,令用戶的言論自由大受限制。Web3 可以提供一個不受制於審查和內容過濾的空間,讓用戶分享的內容可被每一個人看到。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組織架構
Web2 有一個由上而下的架構,一般科技公司及機構會有董事局或高級管理層來決定目標方向,然後將具體工作交由下一層的工作人員團體來分配及執行。Web2 世代上的網絡服務一般以開發者為中心,開發者對他們研發的程式或軟件有絕對的管理及擁有權,而當它的面世延伸至一個商業組織的形成,這些開發者將成為整個程式及其網絡的唯一決策者,決定商業上的變更和技術上的更新。員工將獲授部分程度的權力去執行系統上的一些更改。但終端用戶則連這部分的權力也沒有,無法影響任何策略更迭。
連帶著去中心化的原則,Web3 世代的組織管治層則是採取一個由下而上的體制,跟 Web2 由上而下的架構模式完全不一樣。Web2 概念底下運行的互聯網只由開發商及高階管理層來修改平台程式碼,Web3 採取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模式,讓無數的公有程式及平台面世,建構出人人可參與的程式建設,終端用戶不須被授權就可以修改程式碼,甚至參與決定重要決策。
而正因為這樣,令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順應而生。DAO 基於區塊鏈技術而去運作,組織成立可以是為了建立更多的應用程式或是籌募更多資金以推出其他區塊鏈或非同質化代幣(NFT,Non Fungible Token)項目。DAO 是由組織內的各個成員管理,他們共同為組織作出決定,為提案投票。只能在他們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可以對組織政策進行更改。簡單以言,權力散落在每一個用戶手裡,形成一個由下往上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