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has released a web3 white pap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 The white paper, Web3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te Paper (2023), highlights that web3 technology is an “inevitable trajectory for the future progression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as per a report from a local news source called The Paper. The release of the white […]
...什麼是 Web3?我們或曾聽聞過 Web3 是從 Web2 演變出來的概念,但單看詞彙有點難理解這兩個概念到底代表著什麼。Web2 和 Web3 同樣是涵蓋性術語,包含著很多和其相關的小概念、分支概念和用語。兩者各自代表著一個互聯網時代,有著一部分的相同之處。但最有效理解它們的方法卻是要從兩者間的分別入手,因為我們可從中看出倚仗區塊鏈(Blockchain)科技的 Web3 如何從 Web2 進化。 Web2 和 Web3 在以下兩個層面大相逕庭: 中心化 Centralization 和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Web2 意指我們正在使用的互聯網版本,它基於一個中心化的系統模式來運作,所有終端用戶皆可以於網上平台,例如社交媒體平台,去發佈、分享他們的資訊及創作內容。但用戶發佈的資訊將會由這些平台持有。這個模式意味著用戶對平台及其服務的依賴。而它的運作機制根本無法讓用戶管有自己在平台上發佈的一字一言,及與其他用戶交流的訊息,用戶在這些平台裡的動作均受到限制及監視。 Web3 的出現希望透過去中心化的系統及區塊鏈技術來移除用戶對 Web2 系統模式的倚賴。區塊鏈技術擔當一個數碼分散式帳本的角色,內裡的資料和世界各地的用戶共享,讓他們能隨時查看。而當一個紀錄儲存在區塊內以後,就不能有變動,例如交易資料等等。這表示沒有一個權力中心能管有、更改或刪除用戶的數據,又或是終止伺服器運作。這樣能令用戶能真正管有他們的數碼資產。 而這個重要的分別也在使用性質上延伸出更多的差異: 交易或資產轉移 Web2 需要像銀行這類的中介機構來授權交易和資產上的轉移,他們從中獲利和取得用戶資料。但 Web3 概念底下的交易則不是這樣運作。透過區塊鏈技術的協助下,任何資產轉移或交易皆不須經過銀行或資金轉移服務來處理,讓用戶在整個過程中體驗更大的透明度。而更甚的是,這些運作處理也不會被中介服務收取額外費用或用作牟利用途。 資訊審查 除了資產轉移,去中心化代表沒有中心權力機構或第三方平台去規管資訊內容及監督資訊分享,而同時也沒有管理者執行審查以篩除任何違法的內容。在 Web2 的世界裡,社交平台一般會審查及移除任何被視為冒犯或傷害社群的內容。一個網頁平台的審查管制有時可能會導致過份嚴苛的狀況出現,令用戶的言論自由大受限制。Web3 可以提供一個不受制於審查和內容過濾的空間,讓用戶分享的內容可被每一個人看到。 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組織架構 Web2 有一個由上而下的架構,一般科技公司及機構會有董事局或高級管理層來決定目標方向,然後將具體工作交由下一層的工作人員團體來分配及執行。Web2 世代上的網絡服務一般以開發者為中心,開發者對他們研發的程式或軟件有絕對的管理及擁有權,而當它的面世延伸至一個商業組織的形成,這些開發者將成為整個程式及其網絡的唯一決策者,決定商業上的變更和技術上的更新。員工將獲授部分程度的權力去執行系統上的一些更改。但終端用戶則連這部分的權力也沒有,無法影響任何策略更迭。 連帶著去中心化的原則,Web3 世代的組織管治層則是採取一個由下而上的體制,跟 Web2 由上而下的架構模式完全不一樣。Web2 概念底下運行的互聯網只由開發商及高階管理層來修改平台程式碼,Web3 採取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模式,讓無數的公有程式及平台面世,建構出人人可參與的程式建設,終端用戶不須被授權就可以修改程式碼,甚至參與決定重要決策。 而正因為這樣,令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順應而生。DAO 基於區塊鏈技術而去運作,組織成立可以是為了建立更多的應用程式或是籌募更多資金以推出其他區塊鏈或非同質化代幣(NFT,Non Fungible Token)項目。DAO […]
...Web3 潮流席捲全世界,更開始從不同層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不論是我們如何經營自己的業務,還是我們如何與客戶交流互動,現在都正受著這個大趨勢所影響。要適應由 Web3 科技概念主導的未來世界,我們必先趁現在開始熟悉更多相關的基本概念及術語詞彙。透過這方面的學習,就能更有效建構出一個關於 Web3 的大概念。 以下是 13 個你必須知道的術語,以助你遊走於 Web3 世界: 空投 — Airdrop 空投是指免費將加密幣(Cryptocurrency)、代幣(Token)、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派發到加密貨幣錢包的地址。通常一些加密貨幣項目或計劃都會採取這個做法,來用作給予項目投資者、使用者或參與者的獎勵。空投亦是營銷策略的一類,目的是為了讓外界對相關項目產生興趣及吸引支持者。 區塊鏈 — Blockchain 區塊鏈是數碼分散式帳本的一類,有共享性,開放給公眾使用。它能將所有交易紀錄儲存至一個去中心化的電腦網絡系統裡。每一個區塊包含了一系列獲認證的交易紀錄。當所有區塊加和連起來,就形成了鏈狀的形態,因而稱為「區塊鏈」。 加密貨幣 — Cryptocurrency 加密貨幣是其中一類數碼資產,用作虛擬貨幣及交易媒介,但只能運作於區塊鏈當中。所有涉及加密貨幣的交易付款都是由加密技術(Cryptography)來認證安全性,確保運作上不需要銀行介入進行。交易能在任何人之間及任何時間進行。 DAO —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 意思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組織由其成員共同主理,並無任何特有的權力領導層,也無任何傳統商業公司的等級架構。所有組織內部的交易、財務報告與及其編寫為程式碼的組織規則都將管有在區塊鏈上,供所有成員查看。此類組織務求營造一個安全、透明度高及共同協作的空間予組織成員一起成長及建構擴展。DAO 存在於不同的社會領域,當中包括社交、投資及娛樂性質的領域。 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就是英文流行名詞「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略語,中文字面有「錯失恐懼」的意思。這用語本是用於形容一種起源在社交媒體盛行時的心理現象。而在加密貨幣及投資世界裡,FOMO 則是描述投資者害怕錯失在某加密幣價格下降前購入賺錢的心理,因此就出現有投資者看到某加密貨幣價值突然上升而決定急忙購入的情況。 FUD —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FUD 的字面意思就是恐懼和猶豫。和 FOMO 有相反意思,FUD 是指人們對於某一項數碼資產及整個巿場狀況感到誇張地負面的心態,通常最終都只是過度疑慮。FUD […]
...